如前所述,2011年拖車市場的走低拉下了拖車市場的總量及增幅。主要原因何在?“考慮到了政策退出對拖車市場的影響,但沒想到宏觀經濟更甚于政策,對市場的影響如此之大。”中汽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洋曾對2011年拖車市場做了如此分析。
2011年,我國致力于經濟結構調整,資源型產業轉型。其中,包括各類礦山的關停并轉導致了拖車需求下降;中央大力持續的房地產調控,使得各地房地產市場的溫度一降再降,導致工程車用量銳減;宏觀經濟的不活躍,使長途運輸業也隨之萎靡;“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轉向“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醞釀出了2011年內多次的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可貸資金的減少,對于大多開展貸款購車業務的中重型拖車企業而言可謂致命。
此外,2011年正值“十二五”的第一年。規律顯示,歷次五年計劃的開局之年,我國經濟均表現出投資不足、開工項目較少、活躍度較低的特點。而投資不足、銀根收緊、經濟活躍度較低,這讓與宏觀經濟相伴相生的拖車想不“趴窩”都難。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探尋我國拖車市場大幅下滑的成因,政策因素也不容忽視。2011年,營運車輛油耗政策、拖車準入管理政策、生產一致性管理政策等多項政策加嚴和逐步實施,對拖車市場的高速發展起到了降溫作用;而上半年以舊換新政策的缺失及拖車下鄉政策的完全退出,對拖車市場的銷售也產生了一定影響。按環保部的原規定,2012年1月1日起,3.5噸及以上載貨車將實行國四排放標準,這就意味著2011年打算換車的用戶如果立即購買國三車輛,那么將來二手車的價值必然下降;因此部分用戶“持車觀望”,待2012年政策實施情況而決定是否換車,從而導致本該更新的車輛使用周期延長,影響了市場銷量。
本文章來自于拖車官方網站:www.xinshichaokej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