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由中國拖車要聞(CBU/CAR)主辦的2010年重型拖車論壇上預測2011年中國拖車銷量將下降15%。最新的數據顯示拖車市場前11月銷量下滑了12.5%。他是如何預見到這樣的結果呢?他對中國拖車行業內的合資企業的發展狀況,企業兼并,排放標準,技術發展,市場準入及產能過剩的現象又有何獨到見解? 2011年12月8日,Mathyssek在北京接受了記者的獨家專訪。
記者:你的預測非常接近實際的結果,你是如何做到的呢?
RM:我們的預測考慮到了2010年的市場有多少銷量是被宏觀經濟手段刺激的、中國國民經濟未來若干年的發展趨勢、以及市場新的需求增長點。去年12月份得出的預測結果確實和很多人的觀點不一樣,但我很高興我們的預測非常接近實際結果。其實當你做任何一個市場預測的時候,很容易說它會持續增長,但事實卻并非如此。你需要有勇氣依據詳細的方法和分析來預測這個市場會出現下滑。
如果沒有宏觀經濟手段調控的話,2010年拖車市場最多也就增長20%,而不是將近70%。這種井噴對行業并不會帶來多少好處。從長期來看, 2010年的百萬輛銷量并不能作為一個完全客觀準確的參考數據。如果沒有經濟刺激政策,這樣的增長率根本不會實現。在我們看來,這樣的數據并不能真實的反映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所需要的拖車數量。
我們認為2012年中國拖車市場會有所復蘇,總銷量會在今年的基礎上增長4.5%。這主要是因為我們預計重型車歐IV排放標準將于2012年晚些時候實施,會造成一部分歐III車的搶購。但僅從簡單的經濟需求角度來看,我不認為2012年會有任何增長。
記者:中國排名前10位的拖車制造商占據了拖車市場96%的份額。但他們今年的市場表現各有所異。你認為這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
RM: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排名靠后的大運和江淮,他們在各自的企業所在地都有很大的優勢。他們各自當地的政府也十分支持他們,這是最好的資源。擁有一個地方品牌對一個企業有很大的優勢,因為它可以得到更便捷的銷售,售后服務及零部件供應。很顯然,他們若想得到更大的發展,就必須進入其他地區。那將意味著企業需要在銷售網絡,零部件供應等方面投入更多資金。而像一些勢力更強的企業,如一汽解放,雖然有很好的產品 ,但在定價方面出現了一些失誤,這必定會使他們失去一部分市場份額。
記者:你認為中國拖車行業未來的競爭將在合資企業中產生嗎?
RM:未來拖車市場的競爭將會是高質量產品之間的競爭。消費者在選擇拖車的時候會更注重對動力,整車質量和生命周期成本的要求,而不僅僅是裸車售價。未來拖車的價格可能會上探到50-60萬人民幣,這種拖車有更高的質量,更好的燃料效率,而且舒適性和安全性更有利于司機的駕駛。從概念性的角度來看,這些拖車要同時滿足運營商和司機對高質量的要求。而對于合資企業來說,中方會更加容易得到他們所需要的技術支持,外方品牌也可以進入更大的市場。這是傳統的雙贏模式,所以對合資企業來說有很多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本文章來自于拖車官方網站:www.xinshichaokej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