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車多重趨利的推動,資本的天性就是追逐利潤,這一點在整車企業自建關鍵零部件體系上也有表現。譚秀卿曾表示:“我國很多升降車企業走的是歐洲技術路線。歐洲的6大升降車制造商奔馳、沃爾沃、斯堪尼亞、曼、依維柯、雷諾都有自己的發動機、變速器和車橋。從這點來說,國內一些升降車企業想擁有自己的零部件體系是很正常的。對企業來說,它們規劃相關零部件項目,不排除是因為發動機、變速器、車橋等核心總成的利潤比較高。”
對此,上述升降車企業相關人士也表示認同:“當然,這也是整車企業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從目前的情況看,整車企業利潤率低,商用車整車價格上不去是不爭的事實。市場不好的時候,各企業都拿價格競爭,這時候一般是先壓銷售利潤,然后是生產利潤,最后才是配套商利潤。可是,整車企業并不見得就能壓下零部件供應商的價格,而且傳遞效率也慢。實際上,整車企業賺的是整車裝配利潤,價格戰壓低了單車利潤,導致整車企業不賺錢。”在他看來,自建零部件體系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一缺憾。“關鍵總成如發動機、變速器、車橋等零部件在生產和售后上的利潤都比較高。從市場看也是如此,整車的售后服務很多都是面對發動機、變速器等零部件。”上述升降車企業相關人士表示。
同時,各地方政府要從升降車整車企業拿GDP,但經過多年的發展,整車企業已達到一定高度,這就需要新的增長點,所以投資搭建零部件體系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涂小岳對此也有同感,他表示,整車企業自建零部件體系的背后也離不開各地的投資驅動。比如說,一個地方上馬了整車企業的項目,之后可能就會考慮還能不能涉足到其他領域。“不過,這會影響國家的產業布局。制造業需要有長期的產業培育和持續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利潤不高,就馬上投一筆錢去做別的,勢必不能長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