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車看人眼色的苦惱,究其原因,2010年的那場“搶資源”風波首當其沖。當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多位拖車經銷商都表達出“有人買卻沒貨賣”的不滿,以及各企業領導紛紛去關鍵零部件企業“蹲點搶貨”的訊息。
“像去年那樣搶資源的現象將一去不復返,5年之內不會再出現像去年那樣資源緊張的情況了。”拖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譚秀卿告訴記者。盡管如此,各企業卻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采訪中,不少企業負責人異口同聲:“受制于人,市場好的時候,產量卻因為關鍵零部件供應不上而提不上來,有訂單又交不了車,實在難受。”
所以,拖車業內分析人士楊再舜認為:“企業要想做大做強,沒有自己的零部件體系作支撐還是不行。光從配套上來講,在銷售旺季老是被卡,整車企業自然不甘心。這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與此同時,不光要自己做大,還可以通過和國外品牌合資做強。”
“中國有句老話,叫‘求人不如求己’。”華菱拖車股份有限公司營銷總監王延安說道:“整車企業出于長遠考慮,為了提高產品質量和產品自制率,在自建零部件體系上發力也并無不可。此外,我覺得也不涉及用戶認不認可的問題,只要產品質量好,用戶就會認可。”
集瑞聯合拖車營銷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涂小岳則認為,國內專業零部件體系的運營模式不夠完善。首先,產品覆蓋面不是很全;其次,專業零部件企業還不夠開放。比如,去年資源緊張的時候,與整車企業有關聯的零部件企業對待自己體系的整車企業和非體系內的整車企業就不一樣,它們會優先保障體系內企業的供應。
對此,某拖車企業相關人士表示:“出于對生產和經營安全的考慮,自建關鍵零部件體系得提上日程。訂單多的時候,如果沒有自己的零部件體系,而獨立的零部件企業保證不了正常供應,就會比較被動。”
某種程度上講,這也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拖車經銷商告訴記者:“用戶著急起來,只要有現車就會購買,導致一些企業的市場表現受到影響。”
正因為如此,雖說今年以來拖車市場不再有去年的火爆,各企業卻沒有放松對關鍵零部件體系的建設力度。“從長遠看,拖車行業是趨好的,不能因為一時的市場不景氣而不考慮更長遠的發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拖車業內人士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