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市是中國拖車企業的排頭兵,該地的平板拖車企業所面臨的循環式困境是國內平板拖車產業的問題樣本。”中國拖車零部件產業促進中心籌備處主任王利向記者表示,“隨州市目前有300多家整車企業,相關平板拖車企業有幾千家。隨州市平板拖車企業生存陷入了一個難以擺脫的怪圈。”
固有的地方條塊分割,使得零部件企業大多限于區域內商業活動,難以形成規模;技術含量低端,造成零部件企業利潤微薄,進一步導致他們難以擴張規模,也無力投入更多資金進行技術研發;零部件企業只能接受低利潤的宿命,繼續蜷縮在一隅之地維持存活。
一隅之困
“零部件企業僅僅局限于服務當地整車企業,很難實現跨地區的對接,遑論跨國度的對接。”王利告訴記者。
“這與地方保護主義有關。”一位拖車零部件企業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地方政府為了保護本地平板拖車企業,通常不會歡迎外地平板拖車企業進入本地市場。
平板拖車企業想要走出本地區拿到外地整車企業的訂單非常困難,由此只能局限于為當地車企服務。困于一隅造成了拖車零部件企業在地域范圍內低價競爭。而擴展到地域之外,各地廠家間的重復投資、重復建設非常嚴重。僅一個隨州市就有幾千家平板拖車企業,產品完全相同的企業也不在少數,除了拼價格,平板拖車企業沒有更好的拿到整車企業訂單的方法。“大多數平板拖車企業都是求著整車企業的,通過極力壓低價格來獲得整車企業的青睞。”一位拖車企業人士透露。
更為嚴重的問題是,拖車零部件企業的市場開發模式仍然停留在“一對一、點對點”的市場開發方式。王利告訴記者:“國內大多數的拖車企業的營銷渠道還比較單一,仍然依靠業務員模式對整車企業進行一對一的公關營銷,基本上是一家零部件企業只服務于一個整車廠,覆蓋面相當狹窄。雖然這些年有些企業開始開拓國外市場,但點對點的特征則更加顯著。而且大多數國內拖車零部件企業都沒有出口許可權,出口平臺單一。”王利表示,國內拖車企業能在市場上站住腳完全依賴價格低廉的優勢。
“這會阻滯整個拖車零部件產業形成規模效應。”王利認為更嚴重的后果將是:從長遠來說,零部件企業利潤微薄,不利于地區內零部件企業做大做強。而規模較小,則無力投入更多資金進行技術研發,整車的技術含量就會難以提高。這對于整個拖車行業來說都會形成打擊。
王利介紹,國外的一些拖車零部件行業,整車廠在推出新車型的前期就要聽取配件企業的意見,國外的一些大的拖車配件企業有能力拿出自主的配件技術和方案,甚至許多零部件企業在與整車廠家談判時,在給哪家整車廠提供配件、給哪個型號的車型提供配件、或者提供哪個配置的零部件時都有決定權。他表示:“而國內的拖車零部件企業則是完全被動的,他們完全按照整車企業的意愿進行生產,有些時候甚至完全按車企的設計進行簡單的代工生產。”
本文章來自于平板拖車官方網站:www.xinshichaokej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