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車“兩會”奏響強音,之所以有此一問,是因為雖說隔行如隔山,但鑒于拖車行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融合在經濟、金融、民生等熱點議題中的特性,使其一定程度上具備了被廣泛關注的基礎,遠不至讓人三緘其口,不愿多談。僅就卡車司機被“吃、拿、卡、要”、生存環境惡劣、掙錢難等問題而言,以往的報道力度、篇幅都不小,為何未能實現全國“兩會”期間報道的效果?或者說,既然拖車行業關系民生,其運營狀態是否健康關乎每個人的衣食住行,那為什么遲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與關注?
這與拖車行業只把目光向內不無關系。在當下行業融合越來越緊密的大趨勢下,任何行業想謀求獨善其身式的發展都不現實,脫離于社會關注,只會讓行業發展走上越來越窄的道路。
近年來,伴隨拖車行業快速崛起,不少都市媒體、大眾媒體開始涉足拖車領域的相關報道。就在不久前,筆者聽聞某業內前輩非議越來越多的都市類報刊對于拖車行業的“過熱關注”,認為“這不過是搭著拖車行業發展利好的東風,謀取自身的多元化發展,根本沒有把心思真正放在行業”。誠然,相較于專業媒體來說,綜合性媒體的專業素養有待提高,行業認知與判斷也有待深化。可,不能否認的是在引發輿論和呼吁關注方面,其有著明顯優勢。仍以去年全國“兩會”前后掀起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系列報道為例,都市媒體、大眾媒體的紛紛參與,將卡車行業多年經受的不公正對待公之于眾,進而引發全民關注,推動了改革的風潮。
因此,拖車行業要學會巧借力,學會在全國“兩會”這個高水平、高規格的平臺上長袖善舞,引發社會關注,借助各方力量,治愈行業不規范發展的舊疾。與此同時,社會轉型的機遇,諸如節能減排、安全生產等,都有拖車的身影,客觀上也使得拖車行業有了更多參與的機會。

本文章來自于拖車官方網站:www.xinshichaokeji.com |